庙号谥号什么意思(庙号和谥号的区别是什么)

发布时间:2023-05-30 14:23:05
编辑:
来源:百科网
字体:

庙号谥号什么意思(庙号和谥号的区别是什么),一起来了解下吧。

庙号和谥号都是古时候对死者的一种带有评价质的称谓。

庙号:起源于商代,君王驾崩君以后被供奉在祠堂里的名字,如“某某宗”和“某某祖”都是庙号。

通常,历代的开国君主都被称为“某祖”,而开国皇帝的祖先也被追封为“某祖”。

除了开国皇帝以,其他皇帝都被称为“某某宗”,比如宋太宗的赵匡义和清高宗乾隆。当然,这只是理论上的。在实际中很多朝代都出现了多个“祖”,尤其是清代。

除了清朝的开国君主清太祖努尔哈赤,还有清世祖福临和清圣祖玄烨。总共有三个“祖”。

明朝也有两个“祖”,一个是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,另一个是第三任皇帝明成祖朱棣。然而,大多数朝代都是严格按照规则来的。只有一个“太祖”或者“高祖”,其他皇帝都叫“宗”。

但是在隋朝之前,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有一个庙号。周朝、秦朝直接废除了庙号,直到汉朝才开始恢复,庙号必须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才有。例如,在汉武帝刘彻,“武帝”是他的谥号,“汉世宗”是他的庙号。但是汉武帝的父亲,汉景帝刘启却没有庙号。刘启死后,只有一个谥号“孝靖皇帝”。

由于汉朝大臣认为是汉景帝的决策的错误导致了七国的混乱,导致了宗室的自相残杀,这是汉景帝的一大过失,所以大臣们决定不给他庙号。

所以从汉朝到隋朝,如果一个皇帝工作做得不好,他甚至没有庙号。直到隋朝,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庙号。

谥号:谥号是周朝发明的。周朝建立后,商朝的庙名被废弃,代之以谥号为始王。

谥号带有强烈评价质,是一个君主死前所作所为的最终结论。后来衍生到王公、诸侯和大臣死后,他们也会被追封谥号。

当然,谥号也有好的一面,也有不好的一面,谥号也分为:上谥、下谥、谥号,这要看他生前的受欢迎程度。

从周代到清末,几乎每个君主都有谥号(除了秦朝,它没有庙名也没有谥号)。所以一些没有庙号的皇帝,我们以谥号称呼。

后来,为了统一称谓,唐朝以前的以皇帝都简称为谥号,避免混乱。唐朝(包括唐朝)以后的皇帝都以庙号来称呼。

标签: 庙号谥号 庙号谥号什么意思 庙号和谥

   原标题:庙号谥号什么意思(庙号和谥号的区别是什么)

>更多相关文章
最近更新